「你再唔改善,我就走!」

最近,幾位網友都提到陳榆在xanga上的這篇文章,所以我也不妨加入。

昨天跟孩子到一家禮儀教會崇拜。證道時,主任牧師提到收到兩封匿名信,投訴講壇之差勁。其中一封更講明若沒有改善,就會蟬過別枝。


這位投訴的會友,恐怕不止一人,也恐怕不止局限於一間教會吧。這些會友的想法,縱然普遍,卻有很大的神學偏差。歸納如下:
  1. 首先,講道的目的,非同神學課程,不是要叫會眾有得著,而是在於順服宣講。會眾在講道時的最基本責任,亦非學習,而是attend。敬拜之為敬拜,是我們對神的服侍,重點是我們的付出而非得著。而講道作為敬拜之一部份,原理亦一樣,重點是我們付出了甚麼,而不是得著了甚麼。如果期望在講道中有得著,則是將敬拜的主角從神轉移至會眾:牧師的講道成為了敬拜會眾而非敬拜神。這斷非神所喜悅的敬拜。上面的這種心態,有兩種implication:第一,會眾根本不consider聽道是敬拜;第二,會眾根本就不是在敬拜,而是在期望被敬拜。

  2. 誰有資格判定一位牧師講道的質素?首先,我們看到的只是信息的傳達,這在整個證道的職事裡只是其中一部份,那些看不到的,何以忽略?再者,講道是一門專業。不錯,現在有不少信徒讀過吓神學,但不代表他就有資格去評論他人的講道。外行批評內行,這是在任何一門認真的行業裡也是不容許的事。我在神學院教講道的老師,尚且存著謙卑的心去聆聽神在他的學生的課堂實習講道中有何話要說;在批評講道之先,何不先學會聽道?

  3. 沒有改善就走,這正是消費者心態的見證。但敬拜不是消費;教會也不是商店。教會乃是以約相連的群體,是弟兄姊妹,是家。家,是容不下消費主義的。你試試向你母親說,你煮的飯菜味道若再不改善,我就蟬過別枝,看看你母親會有何反應。你回家吃飯,不是因為飯菜好吃;教會聚集敬拜,也是一樣。將教會敬拜當成消費,就等如將婚姻當成嫖妓一樣可恥。


延伸閱讀:「消費者懺悔錄」,「新一代」季刊2008.2

原文出自市井觀天,畢基Xanga

3 comments:

sea-cow said...

若以弟兄閣下有關講道的理論,不知如何對應保羅這一句:「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導,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凡事都應當造就人。」(林前14:26下,和修版)

(第23節說到所指的聚會乃「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對應今天,可理解為我們的主日崇拜聚會吧。)

Alan Yu said...

我並不覺得有任何矛盾之處。講道的首要目的在於宣講,並不代表講道不能同時達到造就人的目的,兩者並無沖突。但許多人在聽道之時,只重得著,卻沒有謙卑attend,實是問題。

diefishis87 said...

我也認同聽道不是要有得著,而是要認識神
但當今日講壇講的是人生經驗,以聖經來包裝
同一番話,可以完全由一位社工講出來的講道
我還是要聽嗎?
我現在的做法是打開釋經書看他所講的經文去學習